您目前的位置:首页 > 学术交流

高校教师科研应有九种意识

高校教师不仅是教书育人的主力军,而且是科学研究的生力军,在当前条件下,高校教师要高质量地做好科研工作,应该树立九种意识:

  超前意识。在高科技时代,高校教师要想在科研中有所作为、有所突破,就必须树立强烈的超前意识,既要清楚地了解科研领域国际、国内的新动态,又要视野开阔,

高瞻远瞩,认清科研的主攻方向,从而使自己的科研课题,从选题立项到起步都有一个较高的水准,具有较高的研究推广价值,也就是说科研课题要有前瞻性、创建性、创新性、原创性,尽量瞄准科技前沿。

  攻关意识。马克思曾经说过:“在科学的入口处,正像在地狱的入口处一样,必须提出这样的要求:这里必须根绝一切犹豫,任何怯懦都无济于事。”高校教师承担的科研课题,无论是社会科学课题,还是自然科学的课题,都有相当的难度。高校教师要攻克科研中的难题,必须具有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坚强毅力,吃苦耐劳的品质,执著的攻关意识,要敢于迎着困难上,高质量地完成自己承担的科研任务。

  创新意识。人类的认识和实践活动,是一个不断地从已知领域向未知领域扩展的过程。一部科技发展史,就是一部开拓科技新领域,创造和发现科技新奇迹的历史。高校教师在科研中既要相信和尊重科学的规律,又要不迷信权威和已有结论,敢于向传统观念挑战,并善于从新的角度着眼,从新的方法入手,用创造性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,努力在学术上提出有创见的新观点;在科研方法上形成自己的新的思路、新的风格,做到有所发现,有所创造,而不要固步自封,因循守旧,更不要人云亦云。

  精品意识。科研成果是教师科研的直接产品,这些成果只有得到社会的承认和推广应用,才能实现其价值。高校教师在科研中要树立精品意识,科研课题要精心选择,科研程序、方法路径要精心设计,科研报告、论文要精心撰写,做到精益求精,以质量取胜,而不要粗制滥造,制造学术泡沫,沽名钓誉。总之,教师要本着对社会、对科学事业极端负责的精神,克服拜金主义、名利主义等不良社会诱惑,力争多出高质量、高品位的堪称精品的科研成果。

  协作意识。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,单枪匹马或只靠少数人是难以取得高水平的科研成果的。高校教师要有良好的协作意识,善于与其他科研人员配合与协调,既要讲分工又要讲合作,既能当主角又能当配角,要有严于律己,宽以待人的襟怀,克服个人主义,排除私心杂念,主动协调好内外部的各种关系,为搞好科研创造良好的人际环境条件。

  竞争意识。作为我国科研主力军的高校教师,必须要有强烈的竞争意识,敢于与国内和国际的同行竞争,敢于挑战科研的最高水平,使自己的科研成果处于领先地位。竞争意识是推动高校教师在科研工作上奋勇拼搏,积极进取的内在动力,也是高校科研教师保持旺盛科研斗志,与时俱进,勇攀科技高峰的巨大精神力量。树立锐意进取的竞争意识,既是时代对于高校教师的要求,又是国家和民族对高校教师的殷切希望。

  法律意识。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又是道德经济。高校教师的科研活动必须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进行,不能抵触和超越法律。高校教师的学术研究必须遵守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,使学术研究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服务,而不能搞歪门邪道,危害社会安全,也不能搞学术腐败,沽名钓誉。由于法律意识淡薄,有的教师有意或无意地侵犯了他人的专利权、著作权等知识产权;也有的教师自己的科研成果被剽窃,而没有用法律手段去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。因此,高校教师要认真学习法律知识,增强自己的法律意识及法律素养,做到在法律的规范内从事科学研究工作。

  奉献意识。目前,由于国家的财力的制约,与西方发达国家和国内某些高收入的阶层相比,我们从事科研的高校教师的收入还不算高,其付出的艰苦劳动与其所得报酬还不尽一致。因此,高校教师从事科研要有奉献意识,克服那种大利大干,小利小干,对自己无利则不干的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,只要对社会发展有利,就要毫不犹豫去干,而不要计较个人的得失,要克服功利主义。有的教师搞科研、发表论文,只是为了自己提职称,一旦评上职称科研热情就下降不少,与从前判若两人,这样做有些急功近利和短期行为,应该认真克服。

  服务意识。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服务,是高校教师从事科学研究的根本目的。高校教师不仅要善于选择那些有关“两个文明”建设的重大难题进行科技攻关,求得突破,而且要善于把取得的科研成果进行推广应用,变潜在的生产力为现实的生产力,为社会发展进步服务,从而把高校的科研课题同社会主义“四化”建设的具体实践,有机地联系起来,为我国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。

(来源:人民日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