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校构建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,坚持校企互利互惠,共同培养人才、建设专业、谋求发展,着力建设行业特色鲜明、产业联系紧密的现代产业学院。学校依托现代产业学院,实现了产业链、创新链、教育链的有效衔接,建立了日常管理制度、质量保障制度以及考核评价制度的校企共管机制,实现了信息与资源共享,推动了高等教育与产业集群联动发展,现已获批辽宁省现代产业学院9个。
跨境电商产业学院
跨境电商产业学院以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、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电子商务、物流管理等相关专业为支撑,与大连市跨境电商协会、大连达伦特香氛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行业企业合作共建。跨境电商产业学院不断完善管理体制机制,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,提升专业建设质量,建设校企合作课程,打造校内外实践教育基地、搭建产学研服务平台,为辽宁全面振兴、全方位振兴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。
文化旅游产业学院
文化旅游产业学院以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、向应用型转变示范专业——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,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——旅游管理专业、市场营销专业,校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——视觉传达设计等相关专业为支撑,与大连旅顺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、大连会议展览行业协会等4家企业合作共建,致力于打造融人才培养、科学研究、技术创新、企业服务、学生创业等功能于一体的示范性人才培养实体。
数字金融产业学院
数字金融产业学院以金融学专业、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、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为依托。与中国农业银行大连分行、中国银行大连分行、深圳希施玛数据科技有限公司、上海东方财富信息股份有限公司、中信建投期货大连分公司、宏源期货大连分公司、财通证券大连分公司等企业合作共建。基于辽宁产业实际,依托学校特色和优势学科,服务辽宁数字经济发展,结合学校办学定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,服务社会需求,培养数字金融人才。
智能财务产业学院
智能财务产业学院以两个省级一流专业会计学专业、财务管理专业和国家级一流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依托,与厦门网中网软件有限公司、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、沈阳跃客教育科技有限公司、大连方圆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等合作共建,以产业需求为导向,紧贴区域经济发展需要,对接财务数字化转型,依托优势专业,构建紧密对接产业链、创新链的智能财务人才培养基地,为地方企业智能财务转型提供强大助力。
设计与策展产业学院
设计与策展产业学院以环境设计、视觉传达设计、新媒体艺术和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为依托,与大连文化产业集团、大连市室内装饰协会、大连旅顺太阳沟文化产业园区、大连九蝶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共建。学院致力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、专业建设质量提升、校企合作课程开发和实习实训基地打造等方面,努力打造集产、学、研、转、创、用于一体,互补、互利、互动、多赢的实体性人才培养创新平台。
数字商务产业学院
数字商务产业学院以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、市场营销专业、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依托,与北京中软国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、北京千锋互联科技有限公司大连分公司、大连文海思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、大连市高新区大数据产业协会、大连瀚闻资讯有限公司合作共建。学院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相关领域,致力于培养商贸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、复合型、创新型人才,坚持数字化培养理念,系统打造数字商贸专业群,建设成为育人成效显著、区域产业特色鲜明、产学研用联动深入的现代产业学院。
现代物流产业学院
现代物流产业学院以物流管理专业、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和电子商务专业为依托,与WIFFA国际货代信用合作平台、锦程国际物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、上海百蝶教育科技有限公司、睿航国际供应链科技有限公司、浙江菜鸟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合作共建。学院建设的总体目标是立足于服务辽宁省物流服务业的发展,服务于学校新文科建设,服务于新时代高等教育的转型发展。全面提高区域物流与经济发展要素的协同集聚水平,带动相关专业共同发展。
语言服务产业学院
语言服务产业学院以国际经济与贸易、商务英语及日语专业为依托,与传神语联网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、大连荣程机械有限公司、简柏特(大连)有限公司、西姆集团有限公司及大连毅都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共建。学院确立应用型办学定位,注重产教深度融合和科教融汇创新发展,多元共育,充分发挥语言服务人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,致力培养“外语+外贸”高级应用型国际化人才。
健康养老服务产业学院
健康养老服务产业学院依托学校养老服务管理专业集群建立,涵盖养老服务管理、旅游管理和会展经济与管理三个专业,与大连市老龄产业联合会、辽宁省导游协会、大连苏宁易购销售有限公司、亿达物业服务集团大连分公司、大连椒金山养老服务中心等5家单位合作共建,致力于打造融人才培养、科学研究、技术创新、企业服务、学生创业等功能于一体的示范性人才培养实体,服务地方养老产业发展,促进相关科研成果在地方落地应用,带动地方相关产业发展。
学校将紧密围绕地方经济发展,将教师教学科研、学生实习实践、订单式人才培养、微专业建设、毕业生就业等融入各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之中,以“特区思维”突破“界限思维”,打破教育边界,实现跨学科、跨学院、跨专业交融,在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各个领域、各个方面、各项工作中体现引领、彰显示范,打造标志性教科研成果,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,将现代产业学院做实做强,助力学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。
供稿:教务部
初审:王智泓
复审:张靖
终审:赵国林